国家将土地保护划为重点,无人机行业能获得哪些优势?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6月22日首次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再次将大家关注的目光吸引到了对土壤的保护问题上。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介绍说,为了推动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将于7月1日实施。此外,环保部联合农业部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已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将尽快颁布实施。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如今这项行动已经成功开展了一年,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全国各地响应该计划相继布置了本地的保护土壤措施。“土十条”是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的全面战略部署,而无人机作为颇具应用前景的先进器械,也可以通过搭载不同的工具,成为保护土壤的可靠武器。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有以下规定: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其下细则中提到要“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制定详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定,开展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并且要求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与此同时还需“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解读:无人机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采集工具,可以在获取土地资源情况的第一线为环保工作者们排忧解难。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李淑明就曾建议建议,广泛利用无人机进行环境监测,弥补传统环境监测手段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四川省环保厅在今年年初就已购买21架无人机,计划使用无人机作为新手段进行环境监察执法,将针对大气、水特别是土壤污染防治进行重点治理,开展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对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商业、学校、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企业用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而提到土地恢复,国外使用无人机的手段更值得借鉴。ist公司采用的无人飞行器(uav)配备了最新的安全程序和有效捕获接近实时数据的遥感技术。它可搭载遥感设备(包括彩色和红外摄像机),安全高效地进入到技术人员难以到达的危险地区,拍摄和收集修复场地的地理参考图像,并有效地管理和分析修复场地可视化数据。与传统的调查方式相比较,采用无人机进行修复现场调查具有成本低、安全高效、定位准确和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针对于利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我国目前正在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计划2018年底前完成。使用无人机再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可以实现数据动态更新。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多利用无人机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支撑服务环境监督执法行动。“可以说,卫星中心目前已建立无人机空域使用申请与保障协调、作业方案规划、飞行任务实施、数据获取和处理、报告编制等工作流程,形成了无人机支撑环保监测和监管业务化工作能力。”相关负责人指出,由此可见在使用无人机的基础之上,对于构建完整的土地监测体系产生的重要意义。
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在这一条大框架中有针对于器械和农药废弃物的相关规定,与无人机有关。
“控制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施用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与此同时要“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解读: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的一大阻碍,直接关系收成。过去由于植保机械发展缓慢,农药利用率低只得超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为了防治土壤污染和农产品的安全,提高农业利用率是简单有效的方法,“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宠。
“土十条”中关于使用先进科技农具确保农药不伤害土壤的初衷,与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农药管理条例》殊途同归。此规定重在实现农药的“减量增效”,而植保无人机在这方面的优势已有实践数据证明。就喷洒农药的效果来讲,无人机作业喷洒雾化程度高,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而且无人机也成为了投放生物防治技术的载体,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投放装置可搭载在无人机上,应用专用容器载体投放虫卵、幼虫及成虫,针对多种害虫能够达到大面积灭杀的效果。
按照原本的作业方式来讲,人工施药会出现药瓶随便丢弃的现象,这种问题在无人机植保作业后同样难以避免。保护环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回收废弃的农药瓶就该在作业第一线就完成,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是在防止土壤污染的前提下,规范植保飞防作业的流程,?这需要飞防队工作人员切实履行责任,也需要相关部门落实监管,并且对后续的回收废瓶进行统一的处理。由此可见,无人机植保作业在今后将向着更加专业、高效、环保的服务方向发展。
中小型无人机企业和服务队是扶持重点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涵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我们期待在这一领域形成若干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说。这也就表明了,针对国家对于土壤保护和防止污染的重点工作,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力,无论是从事土地测量的无人机企业还是扎根第一线的植保飞防队都该是受到关注和扶持的重点。
而且“草案”专设了“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措施”一章,规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土壤污染资金问题。一是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土壤污染防治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经济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以市场运作方式参与土壤污染防治;二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三是国家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制度,设立中央和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特别是6月22日,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二审,草案进一步明确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和融资促进措施。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合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
此前,有常委会委员提出,税收优惠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议在草案中明确相关税收优惠措施。草案增加规定,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按照规定实行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措施;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创办小型微型企业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此外,草案还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利用闲置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
这些优惠政策的提出,对于中小型无人机企业,特别是植保无人机作业队来说是颇有实惠的福音,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生存压力,在这个很具有变动性的2017年,搭上政策的顺风车走的更稳也更远一些。